第(3/3)页 “也许是错觉吧。” 陈松摇了摇头,将玉壶春甁摆正,放回原位。 也不知是不是陈松放得有些重,玉壶春甁与瓷砖的地面接触的一刹那,发出沉闷的声音。 声音虽小,但在安静的店铺内异常响亮,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谢老板心脏都提到嗓子眼了,当看到玉壶春甁并未有损坏才松了口气。 陈松听到声音,心中一凝,接着狂喜,他对谢老板告罪一声,再次将玉壶春甁拿起,直接看向底足的螺纹痕迹,发现这个刚才被看了不知多少次的螺纹痕迹是如此的刺眼。 伸手在底足位置摸索一番后,又将底部的胎体和玉壶春甁内部的胎对比一番后,终于松了口气,心中兴奋不已。 没想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瓷器不仅要看底,更要看其它位置的露胎部分是否一致。 古时根据所制瓷器的档次和大小规格不同,麻仓土的配量也不同 ,“凡要作细瓷,则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则配比为四比六,但配比最小为一比三”。因此在二元配方中,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麻仓土的含量的高,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 麻仓土加入多寡并不是固定的25%,实际上是有一个实践和摸索过程的,一则麻仓土较贵,资源紧张,二则根据所制器物档次来确麻仓土加入多少,三是个人的经验喜好有所差别,大多通过不断的试验,总结和观察来得知不同的比例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并非胎中加入的麻仓土越多越好,超出一定的比例反而会使胎质变粗,因为麻仓土是不能单独制胎的,麻仓土的烧结度高,单独制胎烧制的话,烧出来的不是瓷器,而是像陶器。 麻仓土加入过量或加入的麻仓土超过一定比例,胎体胎面的粉质化是比较明显的,胎面常会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存在,用手也可以摸下来。 有些胎面还会有许多细小裂缝,吸水性也较好,在表面洒上一些水会立刻就干,新瓷根本不具有这样的吸水性。 所以,同样掺有麻仓土的元青花的胎质并非都是一样的,这也造成元青花的胎质胎色会有这么多的差异的原因。 这件底足的胎体与瓶身内部的胎体存在差异,说明这件的底是后加的。 王会长看到陈松惊喜的模样,忍不住问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陈松点头道: “是发现了点东西,不过也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瓷器的鉴定之法不外乎“五看”,即从造型、纹饰、工艺、釉彩、款识五个方面着眼。 以往看的都是真品,对赝品和作伪的手法只是理论,并未真正接触过,这件玉壶春甁的情况让陈松深感古玩作伪的手段高明和鉴定的难度,也让他惊喜万分,这种找出作伪破绽的成就感更甚捡漏一件真正的元青花,有种通过物品和作伪之人过招的感觉。 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