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我阐述一些简单理念……】 陆远总共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用劣质级的材料,锻造普通级别的超凡装备。 “一把用黑铁锻造的长剑,主杀伐……” 第二是用劣质级的材料,锻造稀有级别的超凡装备。 最后是用劣质级,锻造出卓越级的装备。 难度循序渐进,又举了更多例子。 再深奥的知识,陆远也没办法传授了,理论上劣质级的材料,也能锻造传奇级别,“农夫1号”,但常规的语言实在过于苍白,不太好描述。 过于强大的知识,容易招来麻烦,这一点陆远还是知晓,人类想发展必须得避讳。 “这些论文,我平时在人类内部发表过。我当前的意愿是,可以低价卖给其他文明。” 有些知识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能够整理成智慧生命能理解的语言,只不过是知识中的一小部分。 “您的意思是……学术中心?!” “是的,北境数百个文明,哪怕每个城市只有两三个工匠,加起来也超过一千了。你们想想,这是多大的一股力量?如果再加上雕文能力者,我怀疑,三五千工匠,都绰绰有余!” 大家都倒吸一口气。 若是能有三千门徒,这是多大的一股力量? 哪怕种族不同,那又怎样?对于工匠而言,本心最为重要,如果连传授解惑授业之恩都会忘记,那这种工匠一辈子都不会有大成就。 陆远又道:“第二篇文章,是关于超凡材料与逆熵元素的研究。这块内容我还在写,还没完成。” “但已经有了思路,很快就能够出文章了。” “第三部分是高等级材料,超凡脉络的梳理,也同样有待研究。” “大家也可以将自己的学术总结写到书中,我会给大家加上署名。” 众人纷纷易意动,这可是名垂青史的机会啊! 当然,也得足够强的学术才能加入书籍。 否则你胡编乱造,也是贻笑大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场域的研究!” “我觉得这东西大有可为。” 在过去,场域不受到太多的重视,原因是这东西难度很高,又实在鸡肋。 六级强者和七级强者的差距,就在场域,但需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常规的文明,需要灵感爆发的工匠,才能量身定做一个场域,这种行为真的太奢侈。 一个工匠一辈子也就这么几次灵感。 还不如用灵感多锻造一件装备,给文明增添一份底蕴。 不过,陆远不同。 他给人锻造的场域足够多,积累了大量经验。 此刻培育了“能力之核”,有了“贪婪场域”后,更是将这个观点逐渐思考得更加清晰。 “场域,其实是“唯心印痕”的另一种体现,是超凡能力的变种。” 要是觉得它鸡肋就直接抛弃,未免有些可惜。 “所以我认为,万物皆可场域!所有的能力,所有的材料,小到黑铁,大到永恒精金,都可以延伸出场域!” 众人纷纷瞪大眼睛。 当然了,这个说法还是很有难度的,一个“农夫1号”的例子还远远不够,若是未来能形成“场域工业链”,才算印证了这一条思路的真正成熟。 陆远笑着说道:“我再举个例子:超凡火种,其实也可以延伸出场域,干脆就叫做【火种场域】好了。像北境这种地方,最缺乏的是什么?保暖!除了地热带,其他区域太冷了,六级高手都有可能冻死。” “如果我们能创造出低一种装备,能辅助激发【火种场域】,是否能够让这里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再举个例子,【铁块场域】,只要一块贪婪魔神的骨头,再加上逆熵元素的调和,就能生成这场域。大家想想,这东西有什么用?” “可以……提纯?”一位工匠举手发言道,“很多的唯心元素在这种环境下会发生微妙变化,提纯起来更加方便。” “又或者是……封印?虽说封印一个【鬼】有点难度,但封印普通的异象绰绰有余。” “没错!”陆远拍了拍手,“这还是一个【铁块场域】。倘若万物皆可场域,我们是不是能发展全新的科技道路?” 嘶——会议室里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想法太宏大了!简直可以用开宗立派来形容! 鼠工冶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陆远,如果此事真的成功,那么“贪婪魔神”的名号或许真的会像曾经的“齿轮文明”那样。 哪怕纪元更迭,也能长久的传承下去。 “但这项工作很难!”鼠工冶评判道,“你那‘农夫1号’是传奇级的物品……再垃圾的传奇也是传奇。” “你想想啊,传统的工匠,一辈子创造一两件传奇级,就已经是大师水准。你凭什么要求他们能沿着你的道路呢?” 他很是疑惑:“世间有《齿轮大宝典》与《齿轮小宝典》,但广泛流传的还是小宝典。《大宝典》得大灵韵者才能阅读,曲高和寡,没人看得懂。” 陆远笑了笑:“所以我也还在摸索。如果能够把难度降下来,或许就能走出新的道路了。” “怎么降难度?” “现在的想法是,掺杂一些逆熵元素。我还在寻找其中的规律。” 他打算先用【贪婪场域】,研究一些超凡能力的底层印痕,一点一点入手。 鼠人工匠摸了摸胡须:“逆熵元素很是稀有啊……几个文明承担得起?” 不过转眼一想,如果掺杂逆熵元素,就能创造传奇物品——好像,也挺有吸引力? 至少他鼠工冶,是愿意花点钱去做这件事的。 “而且,一个能生成场域的物品,一创造出来,就能使用很久。” “从这个角度,似乎也划算……” …… …… …… 就在陆远等人热烈探讨之际,乌兰一族的几百号人,也在房间内陷入了狂热状态。 一大堆人都聚在一起,盯着平板电脑研究着! 甚至把窗帘也合上,还安排了几个士兵把守大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