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萧景回应道:“臣已经与齐部长合作,预计明年,在南海书院开展格物科,专门教授研制格物之道。” “除此之外,王爷此前颁布的官府代营政策也初见成效,有百姓发明了农耕之用的水车,可从低洼地段汲水至高处,对于农耕有着极大的作用。” “臣考虑到此物的特殊,与发明人协商过后,奖励发明人五万贯,对岭南全体百姓开放此物的制作方法,让百姓们可以自己打造水车。” 杨斐听后点头。 “格物之道在于精研,本王特许南海书院成立格物科奖学金,对于格物天才可破格发放奖学金,奖学金十贯起步,上不封顶,让其不必为了钱财分心。” 萧景与齐良皆大喜:“王爷英明。” 杨斐摆了摆手,继续说道:“至于水车一事,你做的对,此乃惠及万民之物,开放给百姓是最佳策略,你额外奖励发明人钱财也是极对的做法,不能让发明人寒心。” 水车这东西,杨斐自己忘记发明出来,但民间有高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这不,就有人发明了水车。 长此以往下去,岭南不仅会成为大隋的商业之都,还将成为大隋的科研之都。 日后大隋绝大部分好东西都得从此地研发出来,为岭南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岭南吸引更多的人才与商业氛围。 萧景之后,则是齐良。 齐良的工作重心在于教材的编纂以及整合南海郡的教育资源。 八个月以来,他将教材编纂的工作交给孟羽,自己则带着几名随从走遍南海郡每一个县城,约谈当地书院的山长。 就是进度不甚满意。 “这些书院虽然答应在教育部系统挂名,但却拒绝教育部的管辖,依旧我行我素。” 教育这一块,利润大的很。 不仅是束脩,还有桃李满天下的名望作祟,齐良想从对方口中抢肉吃,显然不会那么顺利。 杨斐直接说道:“不必管他们,本王告诉你一个方法,你可将书院分为公立书院以及私立书院两种。” “公立书院,顾名思义是由公家设立的书院,也就是由你们教育部设立的书院。” “私立书院,便是由私人出资、私人管理的书院。” “至于如何让百姓清楚这两种书院的优劣,本王不过问,否则你这个教育部部长就是吃干饭的。” 齐良顿时兴奋道:“王爷英明。” 王爷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十分有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