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乾清宫外, 文官们跪成一排,举着奏疏,“陛下,必须赶紧想办法,否则这些矿产落入反贼之手,恐怕会造出更多的武器出来,对我大明不利。” “还请陛下出兵,剿灭这些悍匪。“ “请陛下出兵……” 朱常淦将手中的奏疏放下,“他们能用多少矿?在此之前,朕要想征收矿税,你们都说这样不好,矿税都被太监给贪污了。” “眼下,匪寇大杀,将以往那些与太监勾结的富商给杀上一批,岂不正好合了你们的意?” “朕记得前不久,你们还上疏,以圣人之道驳斥朕无故出兵东南,穷兵黩武,有违祖制,朝中大半文官全都上疏,如今怎么又突然让朕出兵了?” “臣等……” 众文臣顿时语结。 在此之前,崇祯想要征收矿税,东林党人强烈反对。 但对于天灾人祸下农民已经无力交税只字不提,对于东林党与矿产富商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同样不提,最终百姓越来苦,国家越来越穷,而矿商则越来越富。 崇祯想要革新除弊,东林党人跳出来说这有违祖制,于是站在舆论的制高点,煽动文人对朝廷政策进行猛烈攻击,很多改革之举胎死腹中。 最令人可气的是,他们一边用圣人之道否定朝廷,却又拿不出救国之策。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如今这反贼势大,若再不管,恐怕殃及大明江山社稷啊!” 朱常淦不急不慢地道:“伱们说的朕都知道,前几日满人和朝鲜入侵我大明,朕已经调兵欲对朝鲜动兵,实在没有其他的兵力,再向南增兵。” 如今这些文官奏请让朝廷想办法,想出兵剿匪? 晚了! 如今自己不着急了。 “陛下,这……“ 群臣一个个脸色难看,可又找不出其他的兵马出来,眼下唯一能打的五大营,全部攥在皇帝的手中。 孙传庭非江浙人士,更不是他们任何一党的人员。 指望他短时间内消灭这伙匪患,显然不可能,唯一能期盼的就唯有左良玉了。 …… 却说左良玉带着兵马,还没有进入武昌府的地界,就被百姓告知给了孙可望。 “两万人?” 孙可望闻言不仅不惧,反而眼中冒着凶光,“老子跟着八大王的时候,他追着老子打,如今跟着信王了,他又追着老子打。” “那信王不是特么白当这反王之首了吗?” 如今的孙可望可不是当初跟着张献忠那时候了,单单他手下的兵马就已经超过了五万之巨,抬眼望去,旌旗飘展,马队蔓延至天边,漫山遍野都是扎着头巾的义军。 一个个大旗之上,飘着大大的“信”字。 此战,孙可望之所以想打,其实还有另一个原因,他总觉得自己没有融入信王的核心中枢,就如这次信王召开会议就没有他参与的份儿。 只有老瞎子、老韩和信王父亲三人而已,上次他加入阵营纳了投名状,如今他需要再来一场大胜,改善自己在先生心中的固有印象。 此时一个穿着短罩甲胄的骑兵飞驰而来,翻身下马,“禀报孙将军,左良玉的兵马离着我等还有三十里。” “可有火炮?” “有,但火炮不多。” “再探!” “是!”斥候翻身上去,再次骑马离开。 孙可望将自己老营的几个核心成员叫了过来,“情况你们也都知道了,如今信王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将来称王拜相不在话下,可信王手下这么多兵马,这么多将军,抡的到谁?还是要靠军功。” “如今左良玉这狗东西,前来给我等送功劳来了,你们说……咱们能怂吗?” “没错,这狗东西,还以为我们是在八大王的时候,也不怕崩了他的牙。” “待俺老牛将左良玉的脑袋砍下来,当尿壶!” “干他!” 众将闻言无不狂笑,颇为豪气。 孙可望见状也不禁咧嘴笑道:“好,那就宰一个总兵,涨一下让咱们老营的气势。” 数万农民军,如洪水一般朝着前方扑了过去。 …… 傍晚时分,左良玉的大军刚刚接近武昌府,就听到斥候来报。 “大帅,前方发现流寇。” 左良玉眉头紧皱,“多少人?” 探子回报,“不多,似乎也在观察我们。” 左良玉拿着望远镜,看向前方,上次从京师回来,皇帝给每个总兵发了一套礼物,其中就有这单筒望远镜。 从此他几乎不离手,比之前那望远镜看的清晰多了,而且还能手动调节。 在视线之中,他确实只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流寇骑着马,朝着这边看,“不理他们,继续往前推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