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ps:上一章里面有些内容被审核了许久,改了几次,只能做到这种程度,大伙儿见谅。 …… 大明如火如荼,大明的南方一如历史上那样,发生了一件大事。 英国的舰船开进了大明的广东虎门海域,并且停在亚娘鞋海湾(今威远岛)。 领头的船长名字叫约翰威德尔,其头戴皮制双角帽,身上穿着高领贴身制服,紧身马裤,再加上黑色锃明瓦亮的高筒皮靴,显得异常的耀武扬威。 手下的的水手也一个个配着军刀和火铳,戴着白色的手套,笔挺无比。 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官方军队,只是由英国商人威廉·柯亭与同一批商人所组建的柯亭协会,连英国东印度公司都算不上。 仅仅只有100多人,6艘战舰而已。 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眼前这个古老的帝国,心中充斥着无限的希冀和渴望。 约翰威德尔领指挥的4艘大船分别是:龙号、太阳号、凯瑟琳号、种植者号,还有两艘小艇安妮号和发现号。 种植者上的彼得·芒迪朝着威尔德喊道:“阁下,前方就是虎门,我们这趟的目的地。” 彼得·芒迪的身份是商人和旅行者,这次过来为了专门探查与中国建立贸易的可能性。 但可惜,大明禁海的国策让他们有些棘手,可他们依然不想放弃。 他们漂洋过海,为的就是获得与大明的贸易入场券。 据他们所知,葡萄牙长期租赁着大明的澳门,并且与大明有着大量的外贸,眼看着如此大的财富,英国人自然不想放弃。 不仅葡萄牙和英国,其实还有荷兰,都对大明虎视眈眈。 以英国为例,虽然本地也有丝织品,但上层社会依然以能有一条明朝的丝织品为傲,只要从明朝运回去,价值上涨数十倍,上百倍不止。 除此之外,茶叶、瓷器利润同样极其可观。 此时澳门已经被葡萄牙占着,他们想来想去,瞄准了虎门这块地方。 从八月初八英国舰船进入虎门,被明廷的官兵呵斥离开,一直持续了四天,到八月十二,总兵陈谦下令,亚娘鞋炮台的明军向威德尔船队发起炮轰。 然而大明的舰炮比陆炮的火力更猛,不到一个时辰,明军只打中一个小舢板,打死打伤英国舰船水手数名,而大明这边却是伤亡惨重,不敌英国的船队回击。 之后,威德尔派出水手,冲入炮台,撤下大明的军旗,升起了英国国旗和国王旗。 除此之外,还抢了大明44门火炮,焚毁珠江沿岸数十个村庄。 两广总督张镜心本来还想掩饰,但广西巡抚郑茂华,广东海道副使,郑觐光却是联名上疏,将此事奏报给了朝廷。 与此同时,大明的锦衣卫也就了此事上报到了皇帝的面前。 朱常淦听完大怒,“蠢货,对方不过是一百多人,竟然被打成了这样?” 史书上,写着大明战胜英国,英方2800两赔款。 如此说来,尽是扯淡。 事实也确是如此,如果大明朝打赢了的话,英国舰船怎么会在虎门从8月份盘桓到了11月份,而且只赔偿了2800两。 原因就在于明军的表现太拉,整个冲突期间,大明被人家压着打。 在两广总督张镜心的残稿之中: “红夷扬帆径欲入省,铳台官兵放铳堵御,打死夷人数名,夷舡泊回南湾。” “八月十二,夷船扬帆直入铳台,兵放堵御。自辰至未,夷舡不敢径入,泊回原处。” “始既失利于铳台,继又失策于举火,恐汶汶决算,一旦震摇,祸乃滋巨,且夷迫门庭,群情皇骇……” 他说的啥意思,就是第一次作战失败了,第二次则火攻再次失败,丢了铳台(炮台)。 紧接着,两广总督、光州总兵,派了人翻译保罗·诺瑞迪(汉名李叶荣)去谈判,请求英国人归还在亚娘鞋抢夺的炮和物资。 但英国人要求明朝要给予葡萄牙人那样的贸易权。 而此时,负责两广军务的的广西巡抚郑茂华,海道副使郑觐光一起对广州总兵陈谦施压,要求陈谦将“红毛夷”赶走。 但此时的保罗已经在帮英人牵线,重贿陈谦。 光州总兵陈谦默许了英人在广州的贸易行动,即缴纳税银,即可得到贸易权。 以至于英国人的舰船停在大明的海域,不见有任何的回返之意。 …… 消息传入京师,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朱常淦怒问锦衣卫:“两广总督张镜心在干嘛?” “回陛下,他们在和英国人谈判?” “谈判?都这时候了还谈什么?给老子狠狠的打回去。”朱常淦愤然骂道:“想和大明贸易,可以谈,但如此攻击我大明海防,此乃宣战。” 愤怒过后,朱常淦意识到了大明海军建设的紧迫性。 他突然有些庆幸,这是1637年,英国与大明只是简单的接触了一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