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然而没等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动手,傍晚的时候,左良玉的人先到了。 双方展开大战。 锦衣卫韩千户掩护着襄王、崇祯在其余锦衣卫、东厂的策应之下,准备逃离。 就在此时,一个人闯入视野之中。 “先生,快,离开这里。” “……”崇祯愣愣地看着孙可望玉。 一旁的韩千户已经抽出来的刀子,此刻也愣了下来。 “你义父不是要你杀了我?” 孙可望义正言辞道:“先生虽然只教了我几天,更不认我这个学生,但师挚之情在,我一辈子不能忘。” “如今乱局,正是先生离开的时候。” 襄王此时也将手里的烧火棍给重新放了回去,定定地看着孙可望,“想不到你小子还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 孙可望苦笑了一下,“以前我是没有老师,如今好不容易有一个,不能看着先生就这么没了。” 相较于张献忠,孙可望其实又是另外一种心态了,作为张献忠的义子之首,他对于张献忠忠心耿耿。 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一起构成了张献忠手下的四将军体制,维持着张献忠起义军的基本战力。 但就如他和崇祯所说的,他敬仰读书人。 读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他野心扩张的手段,在农民起义军中待的时间越久,他越是能感觉到起义军的局限。 张献忠的阵营之中,各方面的权力角力,便是明证。 所以当左良玉攻过来时,孙可望第一时间跑了过来。 “还望先生早日脱离险境,如今实在走不脱,就没有办法送先生了!”孙可望冲着崇祯拜了拜,然后扭身离开。 崇祯也与他拱了拱手,就此别过。 …… 张献忠作为一个粗人,能与李自成齐名,不都是运气,也有他必然的因素,比如他的狠。 所以在左良玉刚追上来,他便带着人与官军展开了大战,展现出他一路拼杀的枭雄本性,试图再次杀出一条血路出来。 他从不将将希望寄托在坐以待毙上,只要能打胜仗,才是最实际的。 这些日子以来,他不断的招兵买马,扩展自己的力量。 继续更大的队伍,打更大的城池,与其他的起义军抢地盘,如果说乱局教给了张献忠什么。 或许就是刀枪一定要抓在自己手上。 张献忠一个泥腿子出身,如今能有八房姨太,这还不算自己杀死的,一切都是刀枪的功劳。 所以他的觉悟就是刀枪,就是兵权。 之前熊文灿派卢鼎找过刘国能、张献忠,但闯塌天刘国能降了,张献忠却没有同意。 “狗日的左良玉,怎么就一直跟着我过不去。”张献忠咬牙切齿,“给我杀。” …… 这是一片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带。 一名参将起哄道:“总兵,您之前不是说,让我们不要赶尽杀绝,要养着他们打吗?” “伱不懂!”左良玉骑着马,看着流寇,“四大营在漠南蒙古大胜了,满清出动八万兵马都没能挡住四大营的兵锋,接下来陛下如果将他们给派过来,还有我们什么瓜皮啃?” “趁着这机会,赶紧捞点军功,别到时候给别人做了嫁衣了。” “孙传庭那边也传来消息,灭了蝎子块部一万余人。” 左良玉下属的两个参将顿时脸色一凌,“明白了!” 随即拍马,带领着手下的将士,两万多人朝着流寇发动了进攻。 历史上都说左良玉有八十万人,那是纯扯淡。 崇祯十四年的报告显示,左良玉拢共有一万七千一百五十人,也就是说两万人不到,加上左良玉的家丁(私军),也不过两万五。 左良玉振臂一呼,“传令,所有回退者,杀!” “故意放跑流寇者,杀!” “杀~” 有了左良玉的定性,战场在一开始就滑入了最惨烈的阶段,旌旗飘展,号旗摇动,喊杀声震天。 锦衣卫韩千户和襄王、崇祯他们就遭了殃了,从几个方向突围,都被官军给堵了回来。 左良玉部一个个杀红了眼,只有一个字,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