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河南境内,数天的路程却让崇祯彻底陷入了自我的怀疑之中。 他踩着地上的枯骨,双目无神。 “世子,贼寇又来了。” 随着锦衣卫千户的一声令下,几个锦衣卫架住襄王和崇祯就准备再次开溜,这不是他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了。 他们有时候混在流民之中,有时候被贼寇裹挟,有时候被官军追赶……几乎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自己在锦衣卫、东厂的保护之下尚且如此,更不能想象那些流民百姓又将是怎样的光景。 就在他们想脱离这群流民的时候,豁然发现远处更多的流民朝着他们汇集过来。 襄王低着头,声音有些低沉,“这次情况似乎与以往有些不同,这都多少流民了,怎么还在增加?” “恐怕要糟……”锦衣卫千户脸色阴沉的看着周遭的情况,发现事情朝着自己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还没有轮到他们愕然,变故再次出现,从远处杀过来一群贼寇,领头的人手中刀子黑紫,显然杀人不少。 “快,跟上,前面就是县城了,等打进了县城就有的吃喝了。”领头的那人目冲着流民们大喊道。 直到此时,崇祯才明白贼寇裹挟着他们这是要攻打县城。 数千衣衫褴褛的百姓,里面老幼、妇孺居多,就这么被贼寇用鞭子抽着,赶着,如羊群一样,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行进。 “这边!”锦衣卫千户见状连忙让属下带着襄王和崇祯朝着另外一个方向钻,可没走几步,却再次被眼前的流民给卷了回来。 锦衣卫千户咽了一口唾沫,喝止住了所有人,“不行,人太多了,再往外走就是流寇,这些人杀人不眨眼的,一旦发现我们想逃离,他们会第一时间对我们出手。” “那现在怎么办?” “只能跟着他们先打县城,然后趁乱再找机会了。”锦衣卫千户和东厂的一个太监两人商量了一下,果断放弃往外逃,而是往人群里面钻。 …… 没过多久,喊杀声陡然增加了起来,崇祯看到远处出现了一个县城。 城楼之上,旌旗飘展,官兵们正在奋勇杀敌,梯子、栈桥越过护城河,蚂蚁一样的人,密密麻麻地正往城墙上爬。 随着离近了,才发现往上面爬的那些人不是反贼,而是反贼们拼命的驱赶着的。 他们驱赶流民上去消耗县城城防的箭矢,石块,火油等物资,更消耗守城官兵们的体力和耐心。 城下的石块瓦砾,草木却已经成了黑色,尽是干涸的鲜血。 混合着金石交击声,喊杀声,妇孺的尖叫声、孩童的哭喊声、老人的叫骂声……这些流民被推到了城下。 石头从城墙之上扔下来砸进人群之中闷沉声,就这么刺入崇祯的耳膜之中。 数万流民见到此状,顿时不敢往前,但贼寇们却在后面开始杀了起来,逼着他们往前面走。 前面在杀,后面也在杀。 自打他从四望山下来,这一路上,在中原大地上见到的除了杀戮,便是杀戮,反复多次的惨无人道的杀戮。 官兵们杀,是为了杀良冒功,抢夺头颅。 反贼们杀是为了将这一带彻底变成赤地,将所有人都逼着加入反贼大军,裹挟他们去攻打县城。 为此,他们如捕鱼一样,从“池塘”的一侧开始杀,一直杀到杀无可杀的时候,便往地上扔银子、粮食,如果这些东西没了,就继续搜寻,一直杀的“路不拾遗”,才开始收网。 这在贼寇之中,有个学名。 “清乡!” 以眼前的光州为例,李自成以及明末起义军,从崇祯八年开始,就曾经“三杀河南,九诛光州”、“水淹开封”等。 仅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攻打开放,命人扒开黄河大堤,水淹开封,全程三十多万生命,仅两万人死里逃生。 崇祯满眼通红地看着如草芥一般死掉的百姓,“人命竟比纸贱,人命比纸贱……” 他的全身都在颤抖,人头落地、血流成河、尸骨纵横、满目疮痍。 想起朱常淦和他说过,河南、陕西人口损失率达七成以上,垦田面积估计不足万历年间的十分之一,他只当是危言耸听,如今看着这景象,再不怀疑。 可笑的是,自己竟然还同意了杨嗣昌的加派“剿饷”?! 除在辽饷之外又在每亩加粮6合,每石折银8钱,合计天下增税192万,更加上了所谓的“溢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