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刀子开始出血-《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第(2/3)页

    孔有德看向对方,“你的意思是,皇上在敷衍我们,表面上下令不会用我们降将来换豪格,但暗地里却偷偷做事?”

    耿仲明脸上的肌肉抽了抽,“我……我……”

    他没有承认,但眼神却显示,就是这么想的。

    两人还没有说完话,就听着外面突然又响起了脚步声,管家过来,“主子,智顺王来了。”

    老管家狠狠的瞅了耿仲明一眼,刚刚对方压根没让自己通报就自己闯了进来。

    “让他进来。”

    很快,尚可喜从外面走了进来,看到耿仲明的时候,不由一怔,“怀顺王也在,看来恭顺王也已经什么都知道了。”

    三顺王平时不怎么碰面的,怕皇太极多心,但眼下的情况由不得他们。

    汉臣在满清之中,地位最低,即便皇太极宣布扩充汉军八旗,由原来的两个旗扩充成八个,如蒙八旗一样,却不设置旗主。

    只有统领一职,由他们这些降将担任统领,每次伐明或者攻打朝鲜,都是汉八旗冲在最前面,伤亡惨重,就像是牲口一样,被使唤。

    这些都还可以接受,死的是汉人,他们已经荣华富贵,已经上岸,只要逼着那帮汉人上去送死就行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明廷抓获了豪格,点名必须用大明有名有姓的降将来换,这就相当于直接将刀子架在了他们这些人的脖子上。

    耿仲明虽然逃过一劫,满人没有办法,用巢丕昌替换了,但下次呢?

    如果下次,明廷再次俘获一个满人权贵,用哪个降将去换?

    谁能保证下一个不是自己?

    孔有德拧着眉,纠结在一起,成了一个“川”字,“这其中,会不会有诈?以我对皇上的了解,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皇太极的魄力,孔有德多次目睹,若是这么做,无异于自毁“伐大木”战略。

    “他以前是做不出这样的事情出来,但现在可不一定。”智顺王尚可喜突然说道。

    “此话怎讲?”两人全都看向对方。

    尚可喜看了两人一眼,“从宫里传出消息,皇上他不行了,这几日已经下不来床了。”

    孔有德和耿仲明的瞳孔猛地收缩,“消息确切?”

    “确切!”尚可喜眯了眯眼睛,“多铎和阿济格两人这几日频繁接触,并且阿济格的包衣奴才派人给多尔衮报信,如今多尔衮已经回到盛京了。”

    “皇上没有让他回来,他竟然……”孔有德顿时明白了一切,目光又惊又怒,“如此说来,形势定然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怪不得!”耿仲明不由咽了一口唾沫。

    若在平时,皇太极定然不会做出这种昏聩的决定,但如果涉及到皇位之争,那就真的不好说了。

    其他人不知道,但他们三个却是不止一次听皇太极讲过对儒学的敬仰,对中原的“立长不立幼”的赞扬。

    满清“立贤不立长”虽然可以选出贤臣,但却很容易形成相互斗争,兄弟自相残杀的局面。

    满清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旦内讧,伐明的脚步定然会受到影响。

    所以皇太极之前一直想推动“立长不立幼”成为国策,但阻力太大,无法试行。

    如今皇太极病重,他自然是想立自己的皇子为帝,而皇子之中,豪格是长子,而且有功绩,其余人几乎都没有成年。

    皇太极有足够的理由将豪格换回来,相比于满清的江山社稷、大位之争,他们这些明朝过来的降将,难道真的不能牺牲吗?

    他们没有这个自信!

    ……

    不仅是三顺王,满清几乎所有的降将在听说这件事之后,无不震撼莫名。

    尤其巢丕昌的汉军营内,

    巢丕昌尚且如此,他们这些小兵小将岂将何去何从?

    所以今日原本该去操练,但却没有一个人出操,一个正蓝旗的牛录章京到他们检查,发现这种状况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抽出鞭子就是照着人就是一顿抽。

    打了两个还不解气,还嚷嚷着让巢丕昌出来,骂得难听不说,还咒骂巢丕昌的母亲,这让巢丕昌的一个亲兵听到不愿意了,上前理论。

    结果被牛录章京一鞭子给打到了脸上,顿时血肉模糊。

    跟着巢丕昌的参军名叫涂兆升,本就心里不痛快,再联想到之前,汉军的待遇,被牲口一般的对待,一股无名之火在心里升腾。

    看着眼前的鞑子,顿时眼中冒火,猛地站了起来,“你给我住口!”

    “咋滴?你还想造反还是怎么样?既然降了,就要跪好咯,当奴才就要有当奴才觉悟,别说骂你几句,就是让吃屎,你也得含着……”

    “我草拟祖宗!”

    涂兆升抽出刀一下子攮在了对方的脖子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