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却见一个人正了正衣冠,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要奏。” “奏!” “陛下,臣以为失陷宗藩,罪责太重了,文臣武若因为战场上的一次失利,轻则丢官罢职,重则砍头抄家,岂不是人人自危?”刘之风慷慨激昂地表达自己的政见。 所有人不由全都一怔,吃惊地看向刘之风。 这个靠着出卖郑三俊,才上位的文臣,此刻竟然要硬刚皇帝? 在场的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明白一件事情,崇祯最珍视宗藩,哪怕朝廷再难,也从没有想过剥夺藩王的财产来救灾和发军饷。 而且大明祖制,从朱元璋开始对宗藩看的就极重。 大明上下,藩王被视为仅次于皇帝的皇亲国戚,地位尊崇无比。藩王被杀或被擒,是事关国体的奇耻大辱。 你却提失陷宗藩,罪责太重,你想干什么? 所谓失陷宗藩,其实就是防守不利,造成大明宗藩死亡。 历史上,崇祯朝发生过一次骇人听闻的斩杀大臣事件,一天之内砍掉了三十六个文臣武将的脑袋。 巡抚一级的有保定府张其平,顺天府陈祖苞,山东颜继祖等,总兵一级的有蓟镇吴国俊、陈国威,援剿总兵祖宽、李重镇等人。 级别之高,人数之多,不仅破了崇祯时期的记录,恐怕只有朱元璋在位期间的的杀戮功臣事件,才能与之相比。 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遇害,即大明的宗藩,德王被入关的满清给抓走了,最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些人被以同一个罪名,“失陷宗藩罪”给斩杀。 可以说,这是崇祯的逆鳞,触之即死。 但刘之风竟然敢站出来提及此事,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 果然,皇帝雷霆震怒,近乎咆哮地骂道:“刘之风,伱想干什么?失陷宗藩不是死罪?难道还能是活罪不成?” “来,你告诉朕,该以何罪论处?” 而就在这时,廉政司司正许赐复竟然也站了出来,“陛下,臣以为刘尚书所言甚是,战场变化莫测,若因为顾忌大明宗藩,造成战局失利,此大明之祸。” 礼部尚书程国祥也站了出来,“陛下,此非社稷之福。” 就在此时,孙承宗也站了出来,“陛下,臣也以为失陷宗藩罪责过大,反贼为了弄死更多的大明武将,会疯狂的击杀宗藩,这何尝不是对我大明宗藩的一种保护?” 皇帝闻言不由怔了一下,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一些农民起义军以击杀大明宗藩为重要目标,其中很大的意味,除了打击大明的脸面,便是将牵连的大明武将给拖下水。 皇帝不由问道:“若如你们所说,我大明宗藩不被文官武将力保,还有何人来保?” 刑部尚书刘之风再次进言道:“陛下,大明祖制,宗藩可保有最多三千护卫,若与当地的官员、将领一同守城,足以保全己身。” 朱常淦看着众人,良久才叹了一口气,“此事再议!” …… 可下了早朝之后,刘之风等人并未离开,而是继续跪在宫门之外。 一直到太阳落山,王承恩从宫里面出来,走到他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说了一句,“行了,刘尚书,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再来。” 刘之风闻言,长叹一口气,起身冲着王承恩行了一礼,“谢公公!” “谢什么,都是替皇爷办差,不得不说,您今儿这演技不错。” “陛下交代的事情,怎敢怠慢。” 两人寒暄了几句之后,刘之风等人离开。 没错,这一切都是朱常淦的意思。 皇帝自己直接下旨“失陷宗藩”不再是死罪,不合适,由刘之风的口中说出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这样说出去,就是朝臣激愤,皇帝为了大明,不得不答应朝臣们的请求。 “失陷宗藩罪”在朱常淦看来,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宗藩们掌控了极大的财富,却对大明没有任何的贡献。 而负责守城的大将,在抵抗反贼和满清时,一旦出现宗藩死亡,便是死罪。这对于将士们风险太大了,也会越加的投鼠忌器,越容易打败仗。 所以才让许赐复、刘之风策划了这一出。 这样一来,南面的农民起义军对宗藩们的杀心没有那么大了,而且宗藩们为了活命,便会将所有的粮食、家丁贡献出来,与当地的官员、将士,一起守城。 …… 快到傍晚的时候,臣子离开,朱常淦微微凝神。 「主线任务拯救大明朝完成度:1799/10000」 「大明朝国运值:-1024,(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运为负,天灾人祸不断。)」 「已延续大明国祚:400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