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打仗,打的就是信息,打的就是情报。 对于这一仗,朱常淦之所以有信心,很大的原因就在于锦衣卫这一万六千人的情报队伍。 关于情报军务处的纲领,朱常淦已经做了出来,“你依照这个章程来,所有转向对外作战的将士,俸禄提高五成,朕也会先行拨付二十万两给你们,购置先进的装备以及物资。” “朕听说你儿子今年已经十六了,可有什么职务在身?” “回陛下,读书多年,却不曾中举,如今习武,考中武举,在京营之中任百户。”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让他跟着伱历练一下吧!” “臣谢主隆恩!”李若琏再叩首。 朱常淦想了想,“你们在搜集情报途中,可吸收‘夜不收’兵员,他们很能干,但也太苦,能吸收就吸收过来。” 对于夜不收,他早已经眼红很久,但他们目前属于兵部,几乎都在边关。 “是,陛下!” 对于夜不收,李若琏自然知晓,是一群在刀尖上行走的精锐人员,如果能吸收其中的一些精英进来,他乐意至极。 “朕让汤若望给你们配置了一百支望远镜,可收到?” “回陛下,已经收到了。” “就当是朕给你们情报军务处的见面礼吧!”朱常淦让汤若望这些日子烧玻璃,改进望远镜,如今也有用处。 “谢,陛下!” 李若琏随即翻开情报军务处的纲领,又请教了一下其中不太明白的情报军务处的细节。 他正准备离去,就听着外面有人高喝: “报!军情急报,岳讬已达密云北边墙子岭,正毁坏长城,破边墙入边,多尔衮统军离青山关已经不足一百里……” “紧急军情!” 朱常淦猛地站起身,扭头问李若琏,“从山西所抄的财物、物资,什么时候可抵达京师?” 首先要保证这两千多万两银子以及物资,不能落入鞑子手中。 李若琏连忙答:“回陛下,臣是返程时候,提前离队的,依照脚程和路途算,不足一百五十里,预计两天后便可抵京。” “两天?那定然是够了。” 青山关距离京城400里,按照后金军的急行军,两天两300里算,倒是不至于赶上,但朱常淦还是说道:“派一些人手去接应,让他们再快一些。” “你们情报军务处,从今天开始就可以撒出去了。” “是,陛下!” …… 襄阳府, 崇祯早上过来的时候,是不知道鞑子再次入关的,原本他还欣喜不已的用早膳,同时他也在听着朱常淦这边的欣喜。 结果在听到朱常淦这边满清入关的时候,整个人突然就不好了。 手中的碗筷,“啪”地一下掉在了地上,满头大汗。 “吾儿,你这是……怎么了?”襄王朱翊铭猛地将手放在他的额头上,“怎么出了这么多的汗?手脚也发凉了?快……叫郎中过来?” 崇祯却是猛地站了起来,“进京勤王,让他们进京勤王啊……要不然就晚了!” 进京勤王?什么晚了? 襄王朱翊铭看着他,“吾儿,你这是怎么了?说胡话呢?咱们藩王如何进京勤王?” 崇祯却是整个人有些颤抖的说道:“不是说你,是让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进京勤王,要不然大明朝就真的完了。”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襄王朱翊铭让众人全都退下,防止被有心人听到,“红桃,你去端一盆热水来,记得拿干毛巾。” 很快, 在襄王朱翊铭温毛巾的擦拭下,崇祯的神志恢复了正常,“父王,我没事儿了。” “别动,郎中马上就到,让他给你开点药,喝一些就好了。”襄王朱翊铭一脸忧心的说道:“吾儿这几日考试,竭心尽力,再加上考场上这一场风波,看来得好好休养几天。” 崇祯看着襄王,眼睛有些微红,终于还是再次躺下了。 眼下自己什么也做不到,但心里却是急如火,后金入关不是第一次了,如果大明朝可以挡住的话,他们岂会一次又一次的入关? 至于说打败皇太极,这更是痴人说梦吗? 抓住他崇祯还差不多,要不然他也不会一次又一次的让诸将入京勤王。 至于两万白杆兵,他不认为能解决什么燃眉之急,浑河之战,白杆兵同样全军覆没不是? 没等多久,老郎中来了,把着脉搏,半天抬头看向崇祯说道:“忧心积虑,世子小小年纪,有什么事情值得如此惊惧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