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回陛下,今日六部主官再次聚集,想来……或许仍有不甘!” “不甘?他们怎么会甘心?”朱常淦冷冷的说道。 作为既得利益者,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让出来他们吃下去的东西的。 这算是自己与文官集团的第一次交锋,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 若能进一步,则朝中有话语权。 而在朝堂上有了话语权,才可以开启接下来一系列的资源整合。 朱常淦攥了一下拳头,“手里有刀了,猪肯定是挑最肥的杀!” 万历四十七年,大明朝发动了萨尔浒之战,为期仅两个月,大明朝损失了六万人,但自此之后,大明朝就再也打不起了,因为财政枯竭,国力不足支撑了。 单单以九边卫所,一个卫所,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四个指挥捡事,五个正千户,十个副千户,五十个百户,十一个镇抚,以及五千人的士兵,一年就的俸禄就68000石粮食。 整个大明大概有五百个卫所,也就是3000多万石粮食,到了崇祯时期,军屯制度早已经荡然无存了,根本无法补给军队,只能由朝廷调集粮食和运送粮食。 按京城一石米,五两银子来算,他手里这点钱都不够十分之一。 当然,崇祯朝,一卫的满员是五千,但实际人数都不过千,甚至有的卫所连百人都不到。 但卫所的军官却按满编向朝廷要钱,这也导致朝廷越加的不愿意往下拨粮饷,如此大明朝的将士越加没有战力。 这还只是各地的卫所,如今朝廷内外的官员欠俸也已经两年没发了。 钱从哪里来? 大明朝在文官集团的操控下,从百姓身上刮,所以才有了加派的辽饷、剿饷与练饷。 更加可恶的是,负担增加幅度,并不是简单的提高1.4倍这样简单。 各级贪官污吏谁也不会放过这个搭车搜刮的大好机会,肯定会大捞特捞。 老百姓经过大小地主的剥削、官僚乡里的额外加赋,百姓的负担可能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以上了,甚至可能超到了70%。 如此剔脂刮髓,驱民为贼,又谈什么平贼? 但相反的,文官士绅们却非常的有钱,所有的钱都进了他们的口袋里面。 举个例子,嘉靖朝有个名声不错的好官,徐阶。 就是他把严嵩给扳倒的,他看上去两袖清风,但他在老家南直隶地区,有土地四十万亩,基本上一个县里面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土地都是他家的。 这还只是徐阶自家,他那些亲戚、亲友、仆人加在一起呢?一个县基本上百分之百九十都是他们家的了。 连徐阶这种好官尚且如此,那些名声差的官,就真的不让人活了。 而且文官集团的官僚士绅,土地一分钱的税不用缴,还有一定的司法豁免权。 国家要打辽东,要筹集粮饷剿匪,从哪里来? 只能转嫁给那些自耕农,贫农,天灾人祸一来,自耕农破产,他们活不起了,只能起义。 想要打掉“三饷”这一系列勒在大明朝脖子上的绳索,朱常淦自然就要面对编制这些绳索的文官集团。 …… 襄王府,此刻车马粼粼,朝着县试的地方开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