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离着老远,就看到一个个瘦骨嶙峋的人端着破碗排着队等着施粥。 “恭迎陛下!!” “陛下亲自前来抚民了!” 随着太监的一句呼号,所有人跪下,低着头不敢抬头。 朱常淦离着老远看着黑压压的一大片,根本就看不到头,这些流民中没有人看向皇帝,而是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施粥棚的方向。 “今日,每人多加一个窝头。”粥棚里面的人呼喊道。 “有干粮了!” “有干粮好哇!” “谢陛下隆恩!“ “万岁!“ “万岁!” 这些灾民一个个跪在地上,泪流满面的山呼万岁。 从陕西、河南逃荒至此,一路上啃食草糠树皮,如今不仅喝到了粥,竟然有干粮了。 别说是灾荒年间,就是平时收成稍好的年景,他们能吃着糠窝窝头就不错了。 他们不管是谁的恩德,不管是谁来抚民了,只要能让他们吃到嘴里,那就是好恩德。 朱常淦怔怔的盯着这些流民,一个个人已经没有人样,就连那些孩童,也都饿的满脸尽是皱纹,双眼泛着灰色。 不敢相信这是人间? 再想想接下来几年,小冰河的灾难更甚,旱灾蝗灾的还要扩大,突然心里有些堵得慌。 历史上只是记载了寥寥几句,“崇祯当朝以来,陕西、河南年年有大旱,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百姓多流离失所。” 几个字,承载的却是数百万百姓的累累白骨! 朱常淦眼眶发红的对王承恩道:“派锦衣卫和东厂去福建,找一个秀才叫陈振龙的人,朕封他世袭千户,让他带着一种叫“甘薯”的粮食入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