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要筹建粮仓-《大宋第一太子》
第(2/3)页
所以这些从里面出来的人不仅仅是各项的素质是过硬的,更重要的忠诚于他的皇上,他的校长。
其中赵旭这个校长,也是他们忠于的对象,这也是后来赵旭能够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我这里有近一万人可以将他们现在就派到各地去,这样我们也能够放心。”
赵匡胤也是见过这些禁军军校的士兵,他们简直是按照将军的标准来训练的。
这些人当年还跟着他去秦凤四州的战场去了一趟,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令赵匡胤吃惊。
这样的人去赵匡胤不担心,可是他还有个疑问:
“不过这一万人是禁军,让他们去地方的话,这样禁军不就缺编了。”
一万多禁军如果都派出去的话,禁军的编制绝对是不够了,赵匡胤想的也是挺周到的。
“这个您就多虑了,这一万人都是从最基本的士兵里面挑选出来的,还有就是招收的符合条件的地方厢军士兵,所以根本就不会动摇禁军的根基的。”
“再说了他们这一万人也不是禁军里面单独的哪一个营的,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短期我还能训练出来这么多的人,您根本就不用担心。”
就这样这一万多名从禁军军校里面出来的人,就注定了他们要奔赴各地去任职了。
效果怎么样还看不出来,不过长期效果救出来了,这件事情解决了赵匡胤的心情很好。
不过国家大事并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解决了,就不叫国家大事了,那是小孩子过家家呀。
“皇上刚才我和师兄商议了一下,我们下面就要开始准备粮草了,今年的税收刚刚上来,比往年多了三成,我们的粮食也是不少;了,也可建立粮仓储存起来,用作军粮。或者在大灾之年的时候可以用于赈灾。”
“哦,赵普你的意思让朝廷也设置粮仓,储存粮食吗?”赵匡胤听赵普的意思就是这。
“皇上,赵大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况且设置粮仓不是我们大宋的特例,远在隋朝的时候就有。”
这件事情都是他们两个商议的,苗训当然是要站起来说话了,这也是是为了以后的事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