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一朝宰辅-《追魂一笑》
第(2/3)页
“顺便也带玉儿去见见他的外公外婆。你前日不是还说,二老时常在你面前念叨他这个外孙吗?”
“是,还是大人想得周到。”
苏香竹忙唤人去找正在书房里埋头读书的小公子冷世玉过来。
待苏香竹带着儿子出门之后,冷衣清独自坐在书房里,回想着今日在大殿之上所发生的一切,不由陷入了沉思——
自数日前北境告急文书抵京的那一刻起,援北军主帅人选的问题便是梗在皇上心头的最大疑难。想来皇上对枢密院和兵部的能力也是心中有数,早就未对他们抱什么期望,所以皇上首先召去商议此事的人都是从前的几位老臣,其中就包括已经致仕多年的前吏部尚书苏问秋。
当时这几位老臣确是提出了几个主帅人选,不过以苏问秋对皇上的了解,其中也只有他自己所提的宋行野一人最合皇上的意。于是,苏老大人便将这一重要信息知会给了自己的女婿——当朝的左丞相冷衣清。
正因如此,冷衣清今日才能在皇上询问宋行野之事时对答如流。不过,当时他并不是想在圣驾面前表现自己,因为他也猜得出,皇上当然会想到他和苏问秋之间的那层关系,对于他为何如此清楚宋行野的来历应是心知肚明。
然而,就在枢密使唐焕和兵部尚书张光时谁都答不出皇上的问题之后,他还是主动站了出来。他此举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做出一种明确的姿态——身为百官之首的左相,他是赞同皇上启用宋行野为援北军主帅的。而之所以要采用这样一种较为隐晦的表达方式,是因为他实在太了解当今皇上那种猜忌多疑的性格了。
在选德殿中,当皇上问起宋行野之事时,他并没有立即上前应答,而是把机会留给了唐、张二人,因为举荐援北军主帅人选,本应是军方的职责所在。可是事实上,最先向皇上举荐宋行野的却是他的岳父苏问秋,至于定亲王今日的举荐,那则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怎么说他也是在苏问秋之后。这样一来,皇上的心中虽也是认可由宋行野为帅,但还是难免会存了另外一种猜疑——会不会是他这个左相欲借举荐援北军主帅人选之机,插手军方事务,趁此大权独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呢?所以,他决不能在支持宋行野为帅一事上表现得过分积极,给皇上留下一种他在故意向军方示好,甚至是意存拉拢的印象。
可是,同样是为了不引起皇上的疑心,他又决不能不有所表示。皇上既已猜到苏问秋会向他这个女婿透露举荐宋行野之事,他若是在明知内情的情况下,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站在那里不表态,那么皇上又会怀疑他是别有居心,不想为君分忧。不得已之下,经过反复思量,他才决定采用这种既不主动又不被动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支持宋行野为帅的态度。
只不过,今日借此事让唐焕和张光时都出了个大糗,倒是令他始料未及,且暗自得意不已。这两位军方的重臣,平日里本就与他走得不近,尤其是北境战事一起,皇上对军方日渐倚重,他们便以为可以借此在朝堂上独霸一方,竟然这么快就开始不把他这个当朝宰辅放在眼里——凡是军队调动与军资调配的事都不与他这个左相商量,一应请奏上书事宜也根本不经中书,便直接面陈皇上。
纵然是他这个左相再有气量,也绝不容许手中的权力如此轻易地被人夺走!只是有皇上在那里冷眼旁观,他又不得不加倍谨慎,不能让皇上怀疑他有任何弄权之心。故而虽不时有下属向他抱怨军方逾权,态度骄横无礼,他也只是对他们温言抚慰几句,然后将事情都压了下去。
只是那些朝臣们之所以能够在朝为官,自然个个耳清目明,焉能看不出他这位左相的大权已日渐旁落,且处处被军方打压而隐忍不发?朝中情势出现如此逆转,那些目光短浅之辈便开始转投向军方一边,甚至起了武人治国的痴心妄想,却不知自己的所行所为早已触了皇上的逆鳞,终是不会有什么好收场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