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交趾国的前身是安南,原本自成一国,称为南越国。 而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交趾地区虽然屡有反抗,但是大体上一直受到中国古代政权各朝代的直接管辖。 而在大夏天赐帝篡位之后,大夏各地义军四起。 于是,交趾国,再次独立成国。 而华夏建国,承接的是大夏的江山社稷,如今,华夏立国才刚刚一年功夫而已。 而去岁,虽然国力强劲,但是无奈国库空虚。 因此,贾琮也没腾出功夫来理论这件事情。 不曾想到,如今交趾国竟然再次搞出幺蛾子来了。 贾琮拿起军情奏报看了起来。 原来,交趾正式建国,并且自称为天元帝。 贾琮见了,忍不住冷笑不已。 自己乃是中元帝,这交趾竟然胆敢称天元帝。 这天元帝也是个雄心壮志之辈,只是似乎缺少一些自知之明。 他称帝建国之后,还准备和华夏建交,派出使者团,递交国书,愿和华夏永为友邻之邦。 只是,交趾原本只是大夏的一个郡。 他们才刚自立不久,还没得到华夏的认可,哪里就敢自称为国,并且要和华夏同等对话了? 你哪怕愿意成为华夏的附属国,都还有情可原。 因此,和交趾接壤的华夏官吏,严词拒绝交趾国使者团入华夏境内。 这让交趾国天元帝,不由勃然大怒,竟然发兵攻打过去。 而华夏方面,因为事先没有准备,被交趾国短短半月功夫内,连破三城。 后面因为有所准备,及时调集军队,守住了后面的城池。 而交趾国和华夏作战,取得胜利,不由越发趾高气昂起来。 他们带着胜利者的姿态,要和华夏和谈,不愿意归还他们占领的城池。 看到这个情报之后,贾琮不由微微皱起眉头来。 他并不是忧心交趾,在贾琮眼里,交趾不过是芥末之癣罢了。 贾琮担忧的是消息的传递问题。 交趾本就在华夏的最南端。 那边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但是情报却是迟迟传递不过来。 前后都将近一个月功夫过去了,如今消息这才传递过来。 这才是让贾琮最为担忧的地方。 如果八百里加急,快马加鞭的话,传递消息只需要七日功夫便足够了。 那么为何地方官员,拖延了二十余日功夫,才将消息传递过来? 贾琮揣度,他们并非有意拖延,或者是想要隐瞒战事。 大约是他们想要从交趾手中,将丢失的城池夺取回来,然后再上报朝廷。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至于因为丢失城池而被获罪,甚至还有功劳也未可知。 而后面,只怕是因为迟迟难以夺下城池。 直到交趾国要提出和华夏和谈,甚至准备派出谈判团来了,他们见实在隐瞒不住了,不得已之下,这才将消息上报。 如今朝廷对边境的掌控力度,还是太弱了啊。 交趾边境的守将,乃是大夏朝时期,元平一脉的武将。 在贾琮登基之后,他第一时间就上表祝贺,表现可圈可点。 但是在真正发生事情之后,却又是另外一种做法。 国土疆域过大,就难免会有这种弊端,对边境之地的掌控力会变弱。 因为疆域太大,距离太远,消息传递十分缓慢,运送物资或者派遣军队,也需要长时间的准备。 因此,地方大将,拥兵自固的情况,屡见不鲜。 唐朝的时候,因为解决这个问题,就给予边境武将极大的权利。 在边境设置节度使,可以掌管行政权、经济权、军权,成为地方的土皇帝。 最终崩盘,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后来宋朝得到教训,终宋一朝都十分提防武将。 而这也导致,宋朝明明是最富裕的王朝,但是偏偏却积弱,屡屡割地赔款,缴纳岁贡,极为软弱。 而这,也是两个王朝处理和解决边境问题的两个极端的方法。 而这两种方法,皆不可取。 贾琮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 比方说,不要说像后世一样有电话可以直接通话。 哪怕有电报,也可以在一日之内,就能完成消息的传递。 而仅仅信息传递足够快还不行,还必须有快速运输物资和运送军队的能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