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这些反对,被贾琮强势镇压住。 且说真真国公主回去之后,便开始打听,大夏皇上究竟哪位妃子,当年请自己作的诗。 很快便是打听到,原来是琴妃。 然后,真真国公主,便准备好礼物,拜访琴妃。 两女竟是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却说到了第二日,贾琮便在早朝上,提出要组建一个三百人规模的留学生团队。 这三百人,皇室占一个名额,文臣子弟占据一百个名额,勋贵和武将子弟占一百个名额。 剩下九十九个,从国子监中挑选。 而这些选派出来的子弟,并非选出来就可以了,还要通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了,才能成为留学生。 其实,如果真是要留学,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完全可以全部派遣寒门子弟,甚至是平民子弟去。 他们更懂得珍惜机会,学习会更刻苦努力。 只是贾琮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并非是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在贾琮规划中,只要几年时间,华夏的科技发展,就能追赶甚至超越西方科技。 他派遣留学生的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让华夏燃起更多的新学之火。 他可太了解这些海归归来学子的秉性了。 他们会觉得西方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华夏的一切都是腐朽的,落后的。 他们会大肆鼓吹新学,贾琮还会引导他们创办学堂,四处演讲。 他们一定会和保守派发生激烈的冲突。 到时候,贾琮身上的压力,就能够小很多,甚至还可以藏在幕后当和事佬。 而有了这三百个火种,星星之火,终会燎原。 新学的推广,势必会加速前行。 却说皇上吩咐下来了,文武百官,却也不得不遵从。 不过,他们自然不会派家中嫡子出去留学的。 有些子嗣少的,甚至不愿意派遣子嗣出去,而是准备挑选族中子弟充当留学生。 当然了,哪怕是挑选族中子弟,也不敢挑选太过不成器的。 皇上可说了,人选选出来之后,可还是要经过考试的。 若考试成绩太差的话,皇上可是要重重责罚的。 皇上心狠手辣的很,还是不要给皇上发飙的机会的好。 因此,散朝之后,朝中大员,便开始各自分派名额。 比方说,文官之中,六部各自分配到多少名额。 勋贵之中,也同样如此。 而这一次留给他们的时间极为短暂,只给他们留了短短三日的功夫。 因此,百官回家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忙碌。 而贾琮留的皇室子弟的名额,贾琮准备留给贾兰。 贾兰这小家伙,还是让贾琮十分满意的。 不过,贾琮也不准备让这小家伙继续苦读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读的再娴熟,八股文章做的再好,又有何用? 倒是不如让他去西方看看,睁开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开拓一下视野。 三日之后,三百人,悉数到齐。 而贾琮也果真亲自出了试题,对这三百留学生进行了测验。 考题自然是很简单的,贾琮也并非是挑选饱读之士,而是只要不是挑选不学无术的子弟来糊弄他便是了。 三百考生,都轻松通过了考核。 然后,半月之后,大夏也会派出一支使者团,派出一支舰队,跟随真真国使者团,出使真真国。 而三百留学生,也会跟随使者团一起,去真真国留学。 对这三百留学生来说,心里既忐忑又向往。 忐忑的是半月之后就要离开家乡,去往异国他乡,心里自然是有畏惧的。 向往的是,能够去其他国家,领略一下其他国家的风光还有异国他乡的风情。 时间倏忽而过,很快半月功夫过去。 华夏使者团,还有三百留学生,跟随真真国使者团出发。 …… 等忙活完使者团和留学生的事情之后,贾琮也是松下一口气来。 接下来,他要忙的,便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如今国库空虚,百废待兴,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之奈何? 其实资金的问题,倒也不难解决。 左右等几年,等税收多起来,也就好了。 不过贾琮却是不愿意再等。 国库不是没银子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