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着完美境界的统帅能力,贾琮会没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的能力? 贾琮惟有呵呵而已。 不过,康麻子还有满清大臣,听到固伦长公主的话之后,他们却是不由眼前一亮。 仔细想想,他们不得不承认,固伦长公主说的是正确的。 康麻子不由说道:“既然找出了他的弱点,那就好办了。” “接下来,我大清当出兵,先夺下蓟州,然后继续出兵,占领他们更多的城池,打到他们胆寒。” “根据我们的情报探查到,如今蓟州城内,大约有六万余防守士兵。” “不过城中的粮草储备并不多,不过有一两个月的储备而已。” “既然如此,我们便可以分兵,一路看住梁城,不让牛继宗前往救援。” “另外一路,要看住大夏派出援军和粮草,务必不让大夏援军支援过去。” “而蓟州城这边,十五万兵马,能否破城?” 此时,固伦长公主不由说道:“你们只管放心,大夏朝廷的援军和粮草,不会及时送达的。” “大夏朝堂之上,有我大清的内应,他们自会想办法延迟支援的。” 听到这里,康麻子不由讥笑道:“汉人人数,是我们的百倍,千倍。” “若他们齐心协力,我们万不是他们的对手。” “只是汉人人心不齐,最喜内斗,因此,他们根本就不配掌控中原花花江山。” “这中原肥沃之地,自应由我们满清掌控!” 屋中众臣,纷纷附和。 接下来,他们开始商议如何出兵。 最终,他们决定,这一战,要倾尽全力。 这一战,他们决定兵分三路。 其中一路,率领十万大军,看住梁城中牛继宗率领的十万兵马,不让他们支援过去。 第二路五万大军,坐镇莫州,顶住大夏的支援军队,不让大夏有军队支援过去。 第三路十五万大军,由满清第一猛将格斯泰率领,围攻蓟州,务必要拿下蓟州来。 而一旦拿下蓟州,格斯泰便马上挥军与第一路大军汇合,一举拿下梁城。 而只要拿下梁城之后,大夏将损失十五六万兵马。 再难和他们抗衡。 接下来,他们便以风卷残云之势,顺势拿下大夏江北之地,占据大夏半壁江山。 计议已定,接下来,各路将领,迅速调兵遣将,准备展开行动。 满清方面大军调动的速度,要远远超出大夏来。 他们的机动性极强。 半月功夫,他们便集结完大军,分三路进发,大举压进。 三路兵马,共计三十万兵马。 这次,满清不说是倾全国之力,也相差无几。 很快,大夏方面,便得到消息,不由再次风声鹤唳起来。 最先得到消息的地方,便是蓟州城。 毕竟,这是距离满清发兵最近的地方。 蓟州新任知府范成,得知消息之后不由大吃一惊。 他一边奏报朝廷,向朝廷求援,一边忙去找到贾琮,询问对策。 千里做官只为钱,他是文官,可不想将小命都丢在这里。 而贾琮,对满清会再次进犯大夏,早就有所预料,因此并不惊讶。 实际上,最近一段时间,贾琮一直在为此做着准备。 而当他听到知府范成求见的时候,贾琮心里,不由灵机一动。 贾琮命人将范成请进书房。 范成顾不得寒暄,忙是问道:“贾将军,满清卷土重来。” “这一次,听说由满清第一猛将格斯泰率十五万大军,来势汹汹,不知贾将军可有退敌之策?” 贾琮摇头说道:“敌人来势汹汹,哪里有什么良策?惟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闻听此言,范成不由大急,忙是问道:“贾将军,上次你两把火,烧死了十万清军,这一次难道不能故技重施,再烧死他们十万大军吗?” 贾琮苦笑道:“可一而不可再,他们又不傻,上过一次当,你觉得他们还会再上第二次当吗?” 范成急道:“那该如何是好?” 贾琮淡淡说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们虽然兵多将广,但要想拿下蓟州城来,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我誓与蓟州城共存亡,要想拿下蓟州城,先从我的尸首上踏过才可以!” “不知范大人,可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 听到这话,范成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然后他大义凛然地说道:“本官虽是文官,但也有铮铮傲骨,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等范成走后,贾琮不由冷笑了几声。 蓟州城中,有六万多兵马。 六万多人,如果出城与满清十五万兵马硬拼,自然不敌。 但若只是守城的话,贾琮有十足的把握能够防守的住。 范成前来,贾琮之所以如此说,就是为了试探他一二。 试探的结果,令贾琮十分满意。 这货绝对是怕死的。 只怕不等清军到来,就会提前跑路。 而这,自然是贾琮希望看到的。 只要这货忍不住跑路了,那么回到朝廷,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 并且必然不可能再回来继续任知府。 接下来,朝廷要么另派人来,要么就由自己掌控蓟州城。 哪怕朝廷再派人来,怕也不会再派这等货色来了。 满清大军一天天接近。 眼见前军都快要到蓟州城前了。 知府范成,还有另外几个文官,终于顶不住压力,最终决定弃城而逃。 并且在逃走的时候,他们卷走了库房里所有的银子。 来到蓟州城之后,他们先是收取战争税失败。 到目前还没捞到好处,就只能狼狈弃城而逃。 这让他们十分不甘心,因此临走的时候,便将库房的银子,洗掠一空。 而贾琮一直在盯着这几人的一举一动。 见他们果真要逃,贾琮本也懒得阻拦他们。 果真将他们留下,反倒是成全了他们。 但是他们竟然要带着银子逃走,贾琮可就不乐意了。(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