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满清退兵了。 尽管此时,他们仍然有八万余士兵,若是全力压进的话,未必不能夺回蓟州城来。 但是先后两把大火,已经唬破了他们的胆子。 此时满清大军,士气已经降到了冰点。 更何况,大夏那边,岂能没有援军支援过来? 因此,钦差果断收拢大军,选择退军。 蓟州城中,一万余士兵还有百姓,见到这一幕,不由都是大声欢呼起来。 而三十里外,牛继宗已经集合大军,准备支援过去了。 此时虽然前线大战已经结束,满清已经退军。 然则因为时间差的缘故,牛继宗并不知道这一点。 在他判断之中,蓟州城中,只有一万余守军,哪里抵挡得住满清如此凶猛的攻击? 若他不支援过去的话,蓟州城那边怕是难以支撑的住了。 而当牛继宗行军到半途的时候,斥候带回来了最新消息。 牛继宗听了之后,不由大喜。 他万没料到,贾琮那小辈,竟是如此生猛。 竟然再次放了一把大火,再次烧毁了满清四五万士兵。 逼迫满清不得不退军。 至此,这蓟州城,可说是已经守下来了。 不多时,牛继宗便是率军赶到蓟州城外。 贾琮本就在城墙上,见状,忙打开城门,亲自迎接出来。 牛继宗大笑着进城。 着实夸赞了贾琮一番,然后,牛继宗便将这五万大军,留在了蓟州城中。 原本,满清在蓟州城中也有五万大军镇守。 蓟州城最合适的留守士兵数量,便是五六万左右。 而现如今,有了牛继宗留下来的这五万兵马。 加在一起,贾琮就有六万多兵马。 有这么多士兵镇守,便是满清再来十几万大军攻城,也能勉强守的住了。 贾琮设宴招待牛继宗,牛继宗大醉。 第二日醒来之后,牛继宗便带着亲兵,返回了梁城。 …… 且说守住梁城之后,贾琮却是十分忙碌起来。 首先就是要安置牛继宗送来的五万士兵,还有后续的训练,如何让他们尽快的归心,完全融入进来。 然而最紧要的,还是收拾战场。 这个战场,目前却是并不好收拾。 城墙下被烧毁的清军也就罢了。 被淹死在护城河中的几万清军,则是必须要尽快打捞出来,尽快焚烧掩埋掉。 若是不然,护城河的河水,必然是被污染的。 便是现在,贾琮也考虑到,将里面尸首全部打捞完毕之后。 也需要用生石灰消一遍毒才能投入使用。 其次就是要尽管搭建出吊桥来。 先前为了应对满清的攻城,蓟州城主动毁掉了吊桥。 而今满清退军,虽然还留下三条清军搭建的攻城时候的浮桥。 但这浮桥并不牢固,也不容易通车,还是要再次搭建起吊桥来才是。 而贾琮则是准备着,最好是搭建一个可拆卸的吊桥。 自己拿下蓟州城来,清军未必肯善罢甘休。 说不定用不多少时日,清军又会再次集结大军来攻城。 到时候,未免要再次毁掉一次吊桥。 因此,倒是不如现在搭建的时候,就将吊桥做成可拆卸的,若下次清军再攻城,直接拆卸掉便是了。 而这些活计,贾琮仍然是雇佣民夫来做。 给出的工钱也是极高的,每日有五十文钱的工钱。 而大军,仍然是继续投入到训练之中。 这一日,贾琮又收到了家书。 在林黛玉的书信中,贾琮看到,林如海的两个妾室,已经生产。 分别生下一子一女来。 至此,林黛玉终于有了姊妹,以后再也不用做司马牛之叹了。 而林如海也有了后,贾琮能够想象得到林如海的欢喜。 而贾琮,忙是写了回信,并且寄回去了几件给孩子的贺礼。 当然了,贾琮还寄回去了一些蓟州城的土特产回去。 而此时,牛继宗的第二份奏报,再次送达京城。 这一次的奏报,又是一次喜报,又是一次大捷。 满清用木筏渡过护城河的时候,贾将军一把大火,纵火烧河,烧死了四五万清军。 这一次的战绩,简直有如神迹。 纵观史书,能打出如此战绩的猛将,也并不多见。 并且无一不是名将,无一不是猛将。 这个消息一经传出,民间再次沸腾。 而朝廷之中,却还在观望。 他们在等第二个消息。 一次歼灭满清五万余兵马,固然是大捷。 然则满清方面,仍然有十几万大军。 蓟州城未必能够守的住的。 若蓟州城守不住的话,这一次大捷,成色都将大打折扣。 所幸,没用几日功夫,他们便接到了最新奏报。 城墙之下,贾将军,竟然又放了一把大火,再次烧死满清近五万大军。 两把火,烧死满清十万兵! 而后,牛继宗及时带领五万士兵入蓟州城。 至此,蓟州城中守军,已有六万之数! 六万守军,不说能让蓟州城固若金汤,但是至少满清想轻易拿下,却也并不能够。 而接下来,只要朝廷再次派遣援军,就能够将蓟州城牢牢守住。 接下来,又到了论功行赏的环节。 上一次,贾琮被封为三等勇武伯。 而这一次,收服燕云十六州之一的蓟州的功劳,实在是太大。 这功劳,虽然不是灭国之功,但也有收复故土的功绩,其功,也并不逊色灭国之功多少。 因此,以寇相等为主的主战派,主张封侯。 因为贾琮的连番大胜,如今主战派的势力日益壮大。 主和派势力则是日益萎缩。 不过,两派的斗争,并没有停息。 主和派方面,竭力反对贾琮封侯。 而主和派方面给出的理由也十分合理,那就是贾琮年龄还小。 如今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现在就封侯,那么将来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