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我在唐初有家店》


    第(2/3)页

    这是杨文华要求的书写格式,付出十亿文后,换到的是一千件各种玉石字画,顺带的还有一千张鉴定文书。

    玉石字画先不论真假,就光光那一千张鉴定文书,杨文华就感觉值老鼻子钱了。

    要知道这可是一群,写了好几十年毛笔字的人写出来的字啊,就算是随便写写那也是极好的。

    何况遇到这种事,谁也不会随便写出来,十亿文换的东西,那肯定是要传世的了,随便写出来,不是让自己丢几百上千年的脸吗?

    “小杨来了。”

    “唉,来了,不着急,您还可以看一会儿。”

    “看什么看啊,看了也是白看,老头子练了一辈子的毛笔字,可和这幅字比起来,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啊,你真不能告诉我这个李纲是谁吗?”

    杨文华不懂书法,自然也就理解不了两人的差距有多大。

    不过想想宋教授练一辈子,也就五六十年抽空练练,而人家李纲那可是七八十年时时使用到的生活技能,有差距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都说了是我去南方的时候,无意中买到的了,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东西,你要喜欢送你就是了,你硬是要我把作者给你找出来,不是难为人吗?”

    老头总是穷追不舍的打听李纲,杨文华有些不耐烦了,还好只在这挂了一幅字出来,要是多挂几幅,那还得了?

    “送就不用了,这么珍贵的东西,老头子可不敢厚着脸皮收,能时时取下来临摹一番,老头子就知足了。”宋教授叹气的说道。

    “那您随意,没什么事我们就出发吧,毕竟出门这事儿,历来都是赶早不赶晚的事情。”

    一起去的就三个人,除了杨文华和宋教授,就是宋教授的女儿,作为助手和翻译,一起过去。

    宋教授的女儿开车,离开镇子的时候,杨文华有些惊讶的问道:“这里什么时候架桥了?”

    “呵呵,你们有个好镇长啊,每次有人过来买元气汤,你们那镇长都鞍前马后的照顾着,然后就开始哭穷哭惨。

    每次总能或多或少的收到点捐款,虽然多少不定,可架不住每天都有啊,这修桥的钱不就够了吗。

    看见那块大石碑了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