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大丰收-《我在唐初有家店》


    第(1/3)页

    由于天热,早先杨文华对修建堤坝众人的伙食搭配,就是凉菜、汤水、干饭,吃面食的时候,就把干饭换成了干饼。

    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死面干饼实在是太硬了些,因为这些人在三十岁之后,掉牙齿的人真的是比比皆是。

    如今有了教宗老头贡献的苏打粉,杨文华修建一些蒸房后,总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蓬松的馒头不但能让人轻松吃下,也有助于人好消化了许多。

    一间两米长宽,五米高的蒸房,摆满竹架放上馒头接上蒸汽后,一个小时就可以蒸出上万个大馒头。

    把米加点苏打粉提前一天泡上后,同样也可以放进蒸房里面去蒸,这样蒸出来的米饭还特别的多。

    随着越来越多民夫的到来,这些蒸房算是帮大忙了。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量民夫的到来,让杨文华放慢了大桥修建的速度。

    把许多只有几天工作经验的熟练工人,安排去作为技术指导。

    国子监的三百学生,也正式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几个里长的配合下,每人负责一千多民夫的统计。

    随国子监书生同去的,还有蓝田府兵子弟,五个禁军士卒,务必保证确实有这么个人做事,才能领取一个人的胶纸钱。

    面对越来越酷热的天气,杨文华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后,不得不让做事的民夫中午休息四个小时。

    作息时间变成了上午六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三点半到七点半,一天也就是九个小时做事的时间。

    把事情安排下去之后,杨文华跑回自己的石头房子,开启了避暑模式。

    要不是为了小空间的升级扩大,杨文华根本就不想理会这些事情。

    如今事情安排好,有魏征、孔颖达这样的大牛去执行。

    不同地方的里长,蓝田、宁民二县各房书吏,蓝田两百府兵子弟,国子监书生,几方相互监督。

    还有程咬金带着剩下的一千五百禁军,分成五队来回巡弋。

    总得来说,已经不需要杨文华操心什么了。

    杨文华回到山门没多久,佛道二教的人就找了过来,来的人是李淳风与道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