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诸天普渡》
            
            
            
                
    第(1/3)页
    这第二指,森罗如狱,本来还只存在他自己的设想中。
    在第一指的基础上,能让人进入更深的迷幻中,可以定义为“第五阶段”。
    同时作用于脑和髓,除了幻视与幻听,还会产生如同真实般的痛觉。
    不过却必须要有一个前提,要提前在对方脑子里刻下“地狱”的景象,发作时才有可能让人如同陷身地狱之中。
    贝金禅这人,作恶多端。
    却有一个很讽刺的嗜好。
    就是嗜佛。
    这人不知是精神分裂,还是谈佛谈得多了,把自己也给骗了,以为自己真沉迷佛法。
    当然,也有可能是为了更“专业”地忽悠人。
    对于一切与佛有关的东西,都是疯狂收集。
    一旦听闻哪里有高僧,他必定要前去拜会。
    云岩寺的门槛都曾被他踏烂了,只是庆空老方丈从来不见他。
    陈亦就知道,自己的圣僧之名传出,此人肯定会寻上来。
    这就是他一直宣讲地藏经的原因。
    地藏经中有对“地狱”诸象种种详细描绘,只要听了他讲经,必定会在心中烙印下地狱诸景。
    果然,贝金禅真的来了。
    目前看来,他的对于“森罗如狱”的设想也确实实现了。
    而且效果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但缺点也不少。
    首先是限制太大,需要提前“录入”场景。
    不过这一点也并非绝对。
    相似的文化背景之下,几乎每一个人意识中都有过“地狱”的概念,或多或少听过、想过那种景象。
    这点模糊的模仿和印象,足以创造出“地狱”的幻象,只不过效果远不如他用经文灌输。
    其次,是不可控。
    “浮生若梦”只是让人陷入幻境,除非那人的心志太差,自己玩死自己。
    而在“森罗如狱”之中,中指的人会将周围看到的一切,都看作某种可怕的幻象。
    万象森罗,尽皆化狱。
    就是“森罗如狱”这个名字的由来。
    在勾起的幻象之中,很有可能烙下的地狱诸象,种种恶刑,都会经受一遍,那种痛苦会很真实地感受到。
    绝对会让人痛不欲生,甚至自残。
    像眼前的贝金禅一样。
    非常酷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