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物我两忘-《剑断化蝶》


    第(2/3)页

    坐禅,坐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远无其物的时候,就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也就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但这需要一步步来的,持续坚持坐禅,会得到一点轻安的境界,经过轻安境界之后,继续参禅,便到初禅的境界。

    初禅天名叫‘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所喜欢的境界,在离生喜乐地打坐时,很快入定,在定中,呼吸停止,不入不出,不来不去。好像乌龟在冬季的时节,把头缩回壳内,外边停止呼吸,可是内部呼吸活动起来,这是冬眠现象。参禅人,在定中停止呼吸,出定时,照常呼吸。不过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不可打妄想没有呼吸这事,因为这个妄念一生,马上恢复呼吸,不可不慎;否则,失去机会,必须再重来。

    由初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二禅天的境界,二禅天名叫‘定生喜乐地’,就是常在定中生出一种快乐,这种快乐无法形容,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

    在定生喜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但停止不是断绝,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由二禅天精进修禅定,进入三禅天的境界。三禅天名叫‘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粗的欢喜,尚有细的欢喜,得到微妙的快乐。

    在离喜妙乐地坐禅时,在定中不但呼吸和脉搏停止,而且心念也停止,真像死人一样。这时念停止了,没有一切妄想;呼吸停止,血液没有氧气,停止循环,所以心脏不活动,没有脉搏,这时,心无杂念,譬如呼吸是风,脉搏是浪,心念是水。

    没有风,就无浪,水自然平静,所谓‘风平浪静’,这种情形,在定中是暂时的作用,并不是死亡的断气。可以随时随地恢复呼吸和脉搏的正常活动。

    由三禅天精进禅定,进入四禅的境界。四禅天名叫‘舍念清净地’,就是舍去三禅的妙乐,心念清净,气停止,脉停止,念停止,而且也舍了,这时清净本来妙真如性现前。

    到了这种境界,也不过是四禅的境界而已,并不是证果的现象,仍然是凡夫地位,因为还没有断欲,如果勇猛精进,修外道邪定,则进入无想天,受快乐的境界,修正定正受,则进入五不还天,这才是证果的境界。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也没有妄想,没有执著。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

    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对于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只有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

    证初果后,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在虚空中走路。

    当然,这些都是那位禅师告知他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他:二六时中恒时精进,见地为本,让他要在“二六时”中保持.正念,精进正道。

    古代我国的历法用十二地支记昼夜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二六时”是指昼夜各六个时辰,二六时中,一动一静,也为一阴一阳,属于佛门的一句熟语,犹言一整天,整日整夜,若印度则为六时或八时。

    “说起来也是他的机缘,你们进来时候,中断了搓揉,让他体内的气血强行冲击血脉,血液流速快,但经脉淤堵之处不够顺畅,气血挤压在体内,与脑部的稀少两极分化,让他直接进入意识虚弱的状态,不过他意志力很强,并没有陷入无意识的昏迷中,反而变成了物我两忘的状态。”

    徐良兴能进入物我两忘的状态也是陈松和冷幽始料未及的。

    武者元气的修炼是以入定为基础,而入定又需要建立在大定的基础上,也就是排除杂念,对日常之中的念念觉知,处处清明。

    与佛教说的境界不同,但修炼方式大同小异,修炼入门的步骤是首先观察身体的感受,比如风吹过皮肤时的感受,或者感受自己的呼吸,感受到外界的一切,或者内在的一切,然后听息,跟着自己的呼吸,呼,吸,呼,吸……呼吸就自然变得有条理。

    心神跟着呼吸的节奏,慢慢平静下来,越来越深沉,才会入定,入定后才能练习元气。

    当忽略身体的感受,感受不到了外界的存在时,会“凭空”知道、听见和感受到很多东西,抛除这些纷飞杂念,就会念头全无,会发现自己处在了一个空荡荡的位置,而空也是“有”的存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