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何不食肉糜?-《剑断化蝶》


    第(2/3)页

    门窗、牛腿、雀替精雕细刻,图案以武术、杂耍为主,人物生动形象,场景热闹至极,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窗格上亦刻有不同的花鸟鱼虫,细致精微,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除此外,还有渔人垂钓,农夫扛锄等图案,富有生活情趣,也给冷冰冰的木雕增添了许多人情味。

    “奶奶好啊。”

    王泽对坐在天井中摘菜的一个老奶奶喊道。

    老奶奶视乎没听到般,继续摘着菜。

    “她有些耳背。”

    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上前凑近老奶奶的耳边,喊道:“来客人了。”

    他的声音很大,却透露出无限的柔情,令陈松等人都经不住心中一荡。

    “来客人了啊,好好好!”

    老奶奶急忙将手在自己衣服上擦了擦,起身看向陈松等人,笑道:“小伙子真俊,都别站着啊,进屋内坐。”

    说着,乐呵呵地往前带路。

    进入大厅,陈松等人看到她想将依靠在墙边的椅子搬出,急忙手疾眼快地抢先将椅子拿出。

    自己等人年轻力壮的,哪能让一个体型瘦弱,年纪又大的老太太帮忙搬椅子的道理,何况这些椅子一看就是实木,份量不轻。

    “你们先坐会,我去泡茶。”

    老太太见陈松等人自己动手搬椅子,笑着拿起桌上的茶壶就要往门外走去。

    “我去吧。”

    陈松伸手想从老奶奶手中将茶壶拿过去。

    “你们是客人,还是我来吧。”

    老者看到厅内的关线有些昏暗,掏出一盒火柴,取出一根,熟练地划着后点着桌上放置的两盏煤油灯绳头,罩上边缘略微发黑的玻璃灯筒,甩灭火柴,从老奶奶手中接过茶壶,往屋外走去。

    那是两盏很旧式的煤油灯,使用的是棉绳灯芯,灯头以铜制成,灯座和挡风用的灯筒则用玻璃制成,灯头四周有多个爪子,旁边有一个可控制棉绳上升或下降的小齿轮,棉绳的下方伸到灯座内,灯头有螺丝绞扭紧在灯座上,灯座内只有一半煤油,棉绳把煤油吸到绳头上,供应燃烧。

    平时只需要用火柴点着绳头,罩上玻璃灯筒,便完成整个点灯的动作。

    “没想到多年以后,火水灯又出现在我的眼前。”

    郭春看着桌上的煤油灯散发出微弱的光线,很是感慨。

    煤油灯也称火水灯,以煤油作为主要燃料,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早于9世纪的巴格达,已有使用煤油灯的记载,而近代的煤油灯则于1853年由一名波兰发明家ignacy    lukasiewicz发明,现已几近绝迹。

    王泽奇怪地问道:“这里没灯吗?”

    “这不是灯吗?”

    郭春有些错愕地指了指桌面上的两盏煤油灯。

    “这是灯?”

    王泽一愣,道:“这比蜡烛的光还弱啊,我是说电灯。”

    “现在的年轻人啊......你这跟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郭春很是无奈叹了口气。

    现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提供很多便利的同时,也让新一代的年轻人错失了很多认知。

    早听闻现在的年轻人五谷不分,四肢不勤,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今日从王泽的表现,可见是有过之而不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