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剑断化蝶》


    第(2/3)页

    陈松继续道:“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最重要的是定州的归属还有工艺的衰退。”

    “我怎么漏了那么重要的一个信息,难怪一直想不通。”

    被陈松一提醒,王会长瞬间恍然大悟。

    他整天和古玩接触,对历史上的大事件也有一定了解,日常中习惯去辨别古玩的真伪,只知道大致的含义和历史,几乎不去深思其为何如此,而同行的人也很少去深入研究古玩背后的真正成因,基本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而陈松一句定州的归属就将本质性的成因说明。

    河北曲阳是著名的战国中山国之地,历史上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定窑瓷器,在唐代文献中罕见,直到五代时期才开始崭露头角。

    定窑的年代划分,就是根据工艺成熟性来分为四个时期,但收藏家说的定窑,指的是后三期的定器。

    第一个是唐早期到中期,此时的定窑为初创到成熟的初级阶段,完成了从黄釉瓷到白釉瓷的过渡,但多数仍然使用化妆土,瓷器较粗,也很少见,很难和其他唐白瓷区分开来,基本多称为唐白瓷。

    第二个是晚唐五代到北宋早期,为定窑历史上第一个高峰,产品胎体洁白,瓷化程度极高,北宋早期还有瓷窑税务官在定窑烧瓷收税的碑文,精品在五代佛寺地宫和辽国贵族墓葬出土。如曲阳五代同光二年王处直墓,合肥保大四年杨氏墓,赤峰辽应历九年卫国王墓,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定州静志寺塔基等。

    第三个是北宋中期到晚期,在仁宗之后到徽宗时期的定窑虽然已经不入禁中,但精品纷呈,定窑发明了覆烧法,注重装饰,开始出现了印花瓷器,如熙宁四年镇江章泯墓,北京丰台辽重熙二十二年王泽墓等,从定窑出土器宋墓较少,而辽墓大增就可以看出应该是和北宋早期真宗命各州烧制青瓷器,国内审美风向从尚白转到尚青有关,但定窑瓷器还是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最佳。

    第四个为金代到元时期,北宋灭亡后,定州落入金人之手,和南宋朝廷没有了任何关系,定州成为北方金国之地后,不少当地熟练窑工举家南迁,对金国定窑的生产影响很大,由于金人尚白,所以定窑瓷器依然得到金统治者的喜好,不过,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的原因,女真金人兴国不久,对于艺术品和日用品没有南宋君王那种需求和品味,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对瓷器的品质和艺术要求,为了提高生产量,还开始出现模制,不再动刀作胚,直接用模子大量生产,所以定窑瓷器已经不是宋瓷,而是金瓷,这也是定窑瓷器进入衰落期的重要原因。

    王会长笑问道:“我这件定窑划花八棱大盌能到代吧?”

    到代是指物件达到对应的年代,或称“够年份”,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年代和款识相匹配,另外一种就是针对没有款识的,年份要求达到制作的巅峰时期。

    王会长的意思就是问定窑划花八棱大盌的年代能否到达制作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北宋时期。

    “绝对能到,这典型北宋的器物。”

    陈松笑道:“这工可不简单,虽然是划花工艺,但花纹的立体感十足,要不是整体的面高度一致,说是浮雕都没问题。”

    划花对工匠的技艺要求十分高,需要在尚未干透的陶瓷器表面用木刀,竹条,铜铁制器等尖状工具浅划出的线条状花纹,形成图案,其间不能有丝毫差错,全部图案得在胎体泥料干透前完成,不然就前功尽弃。

    王会长大笑道:“哈哈,那是啊,毕竟它的底蕴在,曲阳的雕工可是自古一绝。”

    曲阳是石刻之乡,盛产汉白玉,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的浮雕就是曲阳人民捐的材料,曲阳人民雕的,这种雕刻手艺是祖辈相传,百物相通,定窑瓷器要是没有精湛的刻工那才会让人觉得不正常。

    陈松点点头,问道:“这件多少让?”

    王会长眉头一挑,笑道:“八百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