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玉商购买原石的成本不断增加,并把原石的成本按整批料子来平摊或者直接报高价,导致整个市场的翡翠价格,从毛料到成品,无论品质好坏,价格都一下子翻了数倍! 加上矿区采挖出来的好料子日益减少,翡翠原料的疯涨,迫使玉商不得不去想各种解决的办法。 上至玉料采购,中至琢玉雕刻加工,下至商贸零售,每个环节的人都被逼得想出了无数种办法。 其中有些人为了降低成本,完美的想出了转变翡翠瑕疵的办法,从加工环节入手,把一些很差的料子,采用巧雕的方式,避开或遮盖翡翠上的绺裂,突出翡翠上的颜色,把翡翠原本的瑕疵变成了优点。 利用雕刻师丰富的想象力去将这些瑕疵设计成了美,把翡翠中的瑕疵变成作品的点睛之笔。 最出名的莫过于雪花棉料子做成的风雪夜归人。 在成为巨作之前,这仅仅是一块被行内视为废料的翡翠,它底子类似死黑,仅稍透微缘,且布满片片点点的棉。 在行内人的眼中,它就是块不入流的低档货,因此人们对它不屑一顾,根本看不上。 杨树明是华夏国中,负责琢玉加工环节的一员,本身就是名雕刻师,他在某天在闲逛时,看到一个玉商在处理这种边角料,就花一百块华夏币买了一块回来。 看着这块玉料本身的种水并不好,还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斑点和杂质,业内称为“米芯子“和“绵“的料子,一时间也犯愁,不知道如何下手雕刻好。 这块料子在买回来之后,被他胡乱闲置了一年。 某天,杨树明想到了唐诗中“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句话,忽然来了灵感,于是手起刀落,对着这块料子就雕琢起来。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对这块料子的惊巧雕刻,他将料子上原本的杂质变成了天空中飘扬的风雪,同时根据料子的色彩差异,更是巧妙的将树和带着斗笠的老人,还有山体都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众多翡翠爱好者的面前。 这块雕刻完成的翡翠,把唐诗里的意境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花了二万元华夏币,从他手中入手了这件出色的作品。 这块原本一百块的废料,也完成了第一次涨幅二百倍的华丽蜕变。 再后来,这件作品在香江的一家拍卖行上拍,经过现场长达半小时的激烈竞拍,最终被一位富商以三百六十万元华夏币的价格收入囊中! 一块一百块买回来的废料,成品最后卖出三百六十万的高价,从100到3600000,这块废料就这样华丽翻身,疯涨了36000倍。 这大概也是翡翠玉石行业内,价值上涨最大的传奇,而且没有之一! 杨树明把这块被人所嫌弃的废料完成了完美的蜕变,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玉雕大师。 之后的杨树明,他的玉雕作品屡次斩获各类金奖,并被世界各地众多的收藏家收藏,被亚洲珠宝联合会授予“华夏玉雕大师“美誉的第一人。 不得不让人惊叹翡翠的神奇! 一块原本充满瑕疵的翡翠,竟然能在玉雕师的创作下,幻化成一件不可多得的作品。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