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伯陈有福的情绪很低,一点胃口都没有。 草草的喝了两碗粥之后,就坐在原地默默的看着所有人,似乎是准备等大家吃饱之后,说些什么。 大伯的情绪影响到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老太太。 每当儿子出现这种表情的时候,她的棺材本就要薄上一点。 宋冕也发现了问题,用手肘蹭了蹭老太太,老太太心领神会,准备跑路。 却被她大儿子咳嗦一声制止了。 齐氏则神采奕奕的看着自己的男人。 陈有福温声道,“大家先不用收拾了,我有点事情要跟大家说。” 宋冕连忙道,“大伯,家里的事情都是您做主,我们还有事情要做。” 说着,拉着大哥和大嫂,准备先撤。 大伯却摇头道,“宋冕,你也是家里的一份子,这件事情你有权参与。” 宋冕无奈,只能回身,心里暗道,“你这是让我有权参与么?你肯定没憋好气。” 这段时间的相处,宋冕对自己的大伯也有了些了解。 他对待家族的兴盛的欲望很高,而且也愿意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 但是对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喜爱,希望他能成龙的。 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大伯收入降低之后,不知道怎么的,非常惧怕媳妇。 似乎两个人的地位,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强烈的两极反转。 “马家的老太爷前些日子仙去了,马家的那位官爷本来是被皇帝夺情的,但是攻击他的人太多,最后选择回乡丁忧。” “不过失势只是暂时的,这位官爷前途无量。” “他前两年就做到了侍郎,管着一部的事情,虽然不是尚书,但是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宋冕瞬间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马家是前明的高官家族,在鞑子肆虐的时候,曾经拥立过南明皇帝,虽然被鞑子打的落花流水,但好歹也是抗争过很长时间。 后来又率众归附了本朝太祖,得了勋爵。 如今在江南发展的很好,在象山县这一支,是当初鞑子大军破扬州的时候,逃难到了香山县,隐姓埋名,随时准备前往蚝镜,通过蚝镜去南洋的。 只是没想到,太祖爷给华夏儿郎逆天改命,再造了河山。 当然,香山县马家这支,也因祸得福。 这些年盘踞在香山县,没少做海上贸易,可以说生意兴隆。 生意兴隆,自然而然的带动着仕途的发展。 老话说的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想要当官,在大梁你起码得有这个经济基础。 马家这几十年来,出过六位进士,举人更是高达二十几位,在香山县那可是响当当的官宦之家。 这样的家族,在朝中混得好,在地上却很容易出现纨绔。 所以马家花费了重金,在香山县办学。 而族学的建立,不仅仅是带动本家族的发展,也带动着地方科举的发达。 第(2/3)页